1.阅读下面的文言文,完成5
5、D(栉:梳头) 6、C(A。
副词,于是,就/副词,却,竟然。B。
连词,表转折,却/连词,表顺接,就。C。
都是介词,因,因为。 D。
衬音助词,用来调节音节,不译/助词,用于主谓之间,取消句子的独立性,不译)7、A(③是写陈宁被抓获。④是写发放祭肉的一条规定。
均与德才无关。)8、C(原文基本如此,但也有姑息情节。
陈宁坐了一年牢后,本应处决,太祖过爱其才,还是免了他死罪,并用他做太仓市舶提举。对陈宁严酷行为也未处治。)
9、(1)辛丑除枢密院都事/癸卯迁提刑按察司佥事/明年改浙东按察使/有小隶讼其隐过/宁已擢中书参议/太祖亲鞫之/宁首服/系应天狱一岁/吴元年/冬尽将决/太祖惜其才/命诸将数其罪而宥之/用为太仓市舶提举。 (每错断、漏断3处扣一分,扣完为止。)
(2)①陈宁自己到太祖那儿报告说:“老百姓遇上像这样的饥荒,朝廷还征租不止,这是替张士诚那儿驱赶百姓啊。”太祖认为他勇敢眼光远大,听从了他的意见。
(诣:到……去。壮:认为勇敢、有眼光。
“诣”、“壮”各1分,文意1分。)②洪武三年,因犯错受罚离开京城做苏州知府。
(坐:因犯……罪或错误。知:做……的知府。
“坐”、“知”各1分,文意1分。)参考译文:陈宁是茶陵人。
元朝末年做了镇江的低级军官,跟随军队到了集庆。寄居在军队首领家,代军队首领起草报告说明军情。
太祖看了报告说好,召入让他写讨敌文告,言词大气,就任用他做了行省掾吏。当时正四面征讨,调兵文告纷繁,陈宁处理起来严谨从容,工作没有耽搁,太祖更认为他有才干。
到淮安收款,奉命征调那里的部队,到达高邮时,被张士诚抓获。陈宁直言不屈,被放回,朝廷提拔他为广德知府。
正碰上大旱,陈宁请求免除百姓田租,未得同意。陈宁自己到太祖那儿报告说:“老百姓遇上像这样的饥荒,朝廷还征租不止,这是替张士诚那儿驱赶百姓啊。
”太祖认为他勇敢眼光远大,听从了他的意见。辛丑年任枢密院都事。
癸卯年升为提刑按察司检事。第二年改任浙东按察使。
有个差役揭发了他未暴露的过错,当时陈宁已被提拔为中书参议,太祖亲自审问了他,陈宁坦白了,被囚在应天监狱一年。 吴元年,冬天过了将要处决他,太祖爱惜他的才干,命各将领列举他的罪过,免了死罪,用他做太仓市舶提举。
洪武元年下令封他为司农卿,升兵部尚书。第二年出京任松江知府。
从严理政,多年弊政,有很多改变。 不久改任山西行省参政。
朝廷下令封为参知政事,掌管吏、户、礼三部政事。陈宁,原名亮,到这时皇上赐名宁。
洪武三年,因犯错受罚离开京城做苏州知府。不久改任浙江行省参政,未出发,因胡惟庸举荐,朝廷召他为御使中丞。
太祖曾到东阁,脱下帽子梳头。陈宁跟御使商暠进阁报告工作,太祖看到他俩,就移步进便殿,叫人阻止陈宁不要进来。
梳头完毕,整理好帽子出了东阁,才命令进见。洪武六年,命他兼管国子监的工作。
不久做了御史大夫。八月派他祭奠先圣先师。
丞相胡惟庸、参政冯冕、诚意伯刘基不陪同祭祀却领了祭肉,太祖因陈宁不检举报告,也停了他半个月的薪水。 从这以后,不参加祭祀的人不发放祭肉。
很久以后,升任左御史大夫。陈宁有才能魄力,但性情严酷刻薄。
他在苏州征收赋税烦细严峻,曾烧红了铁烙人皮肤。官民深受其苦,称他为陈烙铁。
等到处在高级官吏的位子上,更加追求威严。 太祖曾批评过他,陈宁不改。
他的儿子孟麟也多次劝诫,陈宁恼怒了,捶打儿子几百下,打死了。太祖十分不满他不讲人性,说“陈宁对自己的儿子都这样,对于君父会有什么心肠呢!”陈宁听说后很害怕,就跟胡惟庸串通密谋。
洪武十三年正月,胡惟庸案发,陈宁也被处死。 。
2.文言文清廉崔光
【原文】
后魏自太和迁都之后,国家殷富,库藏盈溢,钱绢露积于廊庑间,不可校数。太后赐百姓负绢,任意自量,朝臣莫不称力而去。唯章武王融与陈留侯李崇负绢过任,蹶倒伤踝。太后即不与之,令其空出。时人笑焉。侍中崔光止取两匹。太后问曰:“侍中何少?”对曰:“臣有两手,唯堪两匹,所获多矣。”朝贵服其清廉。
【翻译】
南北朝时的北魏自从于太和年间由平城迁都洛阳以后,国家富裕,府库充盈,以致连国库的走廊、廊屋里也堆满了不加覆盖的钱币和绢帛,清点也困难。一天,太后突发奇想,何不将多余的绢帛赏赐百官,既是对他们工作的奖励,也可减少库存压力。条件是只能自取,量力而行。在太后的督导下官员们大都凭自己的力气扛回绢帛www.slkj.orG。只有章武王元融和尚书令李崇,因扛得太多而跌倒伤及踝骨。太后认定他俩违规,责令其空手回去,一时成为众人的笑料。当时任侍中的崔光也在场,但他只拿了两匹绢帛。太后见了问道:“侍中啊,你怎么只拿这么点?”崔光回答说:“臣只有两只手,所以只能拿两匹,但这已经够多的了。”朝廷中人都服膺他的清正廉洁。
3.崔光,本名孝伯,字长仁文言翻译
崔光,本名孝伯,字长仁,高祖赐名焉。东清河鄃人也。祖旷,从慕容德南渡河 ,居青州之时水。慕容氏灭,仕刘义隆为乐陵太守。父灵延,刘骏龙骧将军、长广太守,与刘彧冀州刺史崔道固共拒国军。
[译文]:崔光,原名孝伯,字长仁。高祖赐给他崔光的名字。他是东清河鄃人。他的祖父崔旷,跟从慕容德南流黄河,家住在青州的时水,慕容家族被灭,在刘义隆朝中担任乐陵太守。他的父亲 崔灵延 ,是刘骏龙的骧将军,担任长广太守,与刘彧冀州刺史崔道固一起抵御魏国的军队。
4.后魏自太和迁都之后
翻译
南北朝时的北魏自从于太和年间由平城迁都洛阳以后,国家富裕,府库充盈,以致连国库的走廊、廊屋里也堆满了不加覆盖的钱币和绢帛,清点也困难。一天,太后突发奇想,何不将多余的绢帛赏赐百官,既是对他们工作的奖励,也可减少库存压力。
条件是只能自取,量力而行。在太后的督导下官员们大都凭自己的力气扛回绢帛。只有章武王元融和尚书令李崇,因扛得太多而跌倒伤及踝骨。太后认定他俩违规,责令其空手回去,一时成为众人的笑料。当时任侍中的崔光也在场,但他只拿了两匹绢帛。
太后见了问道:“侍中啊,你怎么只拿这么点?”崔光回答说:“臣只有两只手,所以只能拿两匹,但这已经够多的了。”朝廷中人都服膺他的清正廉洁。
原文
后魏自太和迁都之后,国家殷富,库藏盈溢,钱绢露积于廊庑问,不可校数。太后赐百官负绢,任意自量,朝臣莫不称力而去。唯章武侯王融与陈留侯李常崇绢过任,蹶倒伤踝。太后即不与之,令其空出,时人笑焉。
侍中崔光止取两匹。太后问曰:“侍中何少?”对曰:“臣有两手,唯堪两匹,所获多矣。”朝贵服其清廉。
出处
北魏·杨炫之《洛阳伽蓝记》
扩展资料:
创作背景
公元311年(永嘉五年)西晋永嘉之乱后,佛教在北方日炽,社会遂盛行开凿石窟、建立寺庙,仅北魏都城洛阳,城内外就建寺一千余所。其后政权更迭,洛阳陷于兵燹,繁华之地,成为废墟。都城也迁到了邺。
公元547年(东魏武定五年),杨炫之因公务路过洛阳,面对繁华名都在现实中却是“城郭崩毁,宫室倾覆,寺观灰烬,庙塔丘墟”的凄凉景象,感慨伤怀,因作此书。其意盖有三:追记洛阳昔日景象,保存史实;抒发国家破亡、京都倾毁的悲伤之情;揭示统治者沉迷于佛教迷信的祸害。
参考资料来源:百度百科-崔光
转载请注明出处育道文化网 » 崔光本名孝伯文言文阅读答案(阅读下面的文言文,完成5)